Q近视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019-01-06
描述:

您好,医生。请问近视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A
李振东 眼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副主任医师 同煤集团总医院 三级甲等
医生回答:

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
首先是发育因素,儿童期眼球小呈远视状态之后逐渐发育成近视眼,若眼球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眼。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6岁后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度。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迅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度,可到2000~2500或3000度。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
其次是环境因素,青少年时眼球发育期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养成了不良的卫生习惯,如照明不当、阅读距离过近、用眼过度及姿势不良等可促使近视眼的发生。,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视力可能改善或完全恢复。因此,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
再次是遗传因素,一般认为高度近视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低度近视属多基因遗传,眼的屈光力过强,眼轴长短正常,而角膜、晶体面的曲度增加,还有房水、晶体的屈光指数增高等,使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结成焦点于视网膜之前,而形成屈光性近视。遗传因素近视眼已被公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度数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近视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种:第一,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三到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成痉挛状态,这样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有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四十到五十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第二,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可能引起近视。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