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子菜

基础信息

别名:牙齿草、牙拾草、水案板、金梳子草、水板凳、扎木板、弹木叶、案板芽、水黄连、檀木叶、滑油丹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止血;驱蛔。主湿热痢疾;黄疸;热淋;带下;鼻衄;痔疮出血;蛔虫病;疮痈肿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眼子菜科植物眼子菜及鸡冠眼子菜的全草。更多展开↓

原形态:1.眼子菜,多年生草本。根茎发达,白色,多分枝,常在顶端形成休眠芽体;茎长约50cm,常不分枝。浮水叶互生,花序下的对生;叶柄长5-20cm,宽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4cm,叶脉多条,先端连接;沉水叶互生;叶柄比浮水叶的短,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早落;托叶薄膜质,长2-7cm,先端尖锐,成鞘状抱茎;穗状花序生于浮水叶的叶腋;花序梗长4-7cm,比茎粗;穗长3-10cm,密生黄绿色小花。小坚果宽倒卵形,长3-3.5mm,腹面近于直,背部有3脊,侧面两2条较钝,基部通常有2突起。花期5-8月。 2.鸡冠眼子菜,多年生草本,有细长的根茎。茎丝状,圆形或近圆形。叶两型,沉没水中的条形,长达6cm,先端极尖;浮在水面的椭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4-10mm,先端钝或急尖,全缘,脉7条;叶柄短于叶片;托地膜质,与叶基部离生。花序穗状,梗长约1cm,穗长0.5-1cm,长椭圆形或头状。小坚果斜宽倒卵形,有短柄,柄长约1mm,背部有鸡冠状突起;花柱细,喙状,长约1.5mm。花期5-6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水田或水塘中。 2.生于静水池沼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2.分布于东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止亦白痢,大肠下血,妇人红崩,漏下恶血。 2.《分类草药性》:治火眼,女子白带,经水不调,并治膨胀,痒子。 3.《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止血,治痔疮出血。 4.《四川中药志》:消气膨胀,疗黄疸,瘰疬,痔疮,并治小儿螬气腹痛。 5.《陕西中草药》:清热明目,渗湿利水,通淋镇痛。治急性结膜炎,牙痛,黄疸,疮疖痈肿。 6.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治蛔虫病。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