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细辛

基础信息

别名:地顶草、灯盏花地朝阳、双葵花、东菊、灯盏草、牙陷药、罐儿草

性味: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消积。主感冒;风湿痹痛;瘫痪;胃痛;牙痛;小儿疳积;骨髓炎;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根及全草。更多展开↓

原形态:短葶飞蓬多年生草本,高5-50cm。根茎粗厚,木质,密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中部有少数伞房关分枝,全株被有多细胞的短硬毛或杂有腺毛。基生叶密集成莲座状,叶片匙形工倒卵状披针形,长1.5-11cm,贡0.5-2.5cm,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下延成柄,全缘,两面有粗毛;茎生叶少数,能常2-4个,长圆形,长1-4cm,宽0.5-1cm,基部半抱茎,上部常缩小成条形的小苞叶,无叶柄。头状花序顶生,通常单生,直径2-2.8cm;总苞半球形,长0.5-0.8cm,宽1-1.5cm;总苞片3层,线状披针形,长约8mm,宽约1mm,先端尖;外围的雌花舌状,3层,舌片开展,蓝色或粉紫色,先端全缘;中央的两性花和状,黄色,檐部窄漏斗形,中部被疏微毛,裂片无毛。瘦果狭长圆形,长约1.5mm,扁压,背面常具1肋,密被短毛;冠毛淡褐色,2层,刚毛状,外层极短,内层长约4mm。花期3-10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疏林下、草丛或向阳坡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治小儿头疮。 2.《云南中草药》:发表散寒,健脾消积,消炎止痛。 3.《云南中草药选》:散寒解表,止痛,舒筋活血。治牙痛,急性胃炎,高热,跌打损伤,风湿痛,胸痛,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炎后遗症之瘫痪,血吸虫病。更多展开↓

灯盏细辛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