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茸

基础信息

别名:赤胶、紫铆、紫矿、紫梗、紫胶、虫胶、

性味: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麻疹、斑疹不透;月经过多;崩漏;疮疡;湿疹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胶蚧科动物紫胶虫在树枝上所分泌的干燥胶质。更多展开↓

原形态:紫胶虫,雌虫身体为不规则的圆球状,紫色,深藏于胶质中。表面有3个突起;其1为肛门;另2个为中胸气门,周围环绕有丝状蜡质。肛门四周有肛门环和肛门棘包围。雄虫体小,分有翅和无翅两型。有翅型体长1mm,宽0.4mm,紫红色。翅膜质。复部8节,腹端着生一角质化的阴茎鞘,两侧各具一根白蜡丝。无翅型体长2-3mm。触角1对,细长,向前伸。足3对,细弱,呈浅黄色。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害生于钝叶黄檀、秧青、三叶豆、泡火绳、酸香、大顺榕、小叶榕等树上,吸取树液,并分泌胶质覆兽体外。雄虫泌胶量很少,主要依靠雌虫泌胶。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经逢原》。 1.《唐本草》:紫矿,紫色如胶。云蚁于海畔树藤皮中为之。树名渴廪,喻如蜂造蜜。斫取用之。《吴录》谓之赤胶。 2.《纲目》:紫矿,乃细虫如蚁虱缘树枝造成,正如今之冬青树上小虫造白蜡一般,故人多插枝造之。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紫矿即紫草茸。古方治五脏邪气,金疮崩漏,被积血,生肌止痛。今人专治痘疮,有活血起胀之功,无咸寒作泻之患,其功倍于紫草,故以紫草茸呼之,实非紫草同类也。 2.《痘学真传》:紫草茸,发痘。每遇血热毒壅,失血烦闷,顶陷不起,疮疔肿胀,于清解药中,研加四、五分,无不效,惜乎方书不载,不敢擅增本草。近见《神应心书》独标紫草茸色谈红,出乌思藏,着大树枝上,如白蜡,其价如千金,不特发痘,用酒调服一二钱,能治诸肿毒恶疮。又云,顺手擂一钱酒下,力能催生。 3.《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心痛,破积血,金创生肉。 4.《海药本草》:治湿痒疮疥,宜入膏用。 5.《中药志》:治斑疹不透,麻疹不出。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