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仙草

基础信息

别名:豆瓣草、女儿红、沙生草、水豆瓣、豆瓣菜、蚁塔、砂生草、地茜、白粘草、同丹药、斑鸠窝、船板草、地花椒

性味: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清热利湿;调经活血。主咳嗽;哮喘;热淋;便秘;痢疾;月经不调;跌损骨折;疔疮;乳痈;烫伤;毒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小二仙草的全草。更多展开↓

原形态:多年生纤弱草本,丛生,高20-40cm。茎四棱形,带赤褐色,直立,基部匍匐分枝。叶小,具短柄,对生,茎上部叶有时为互生;叶片通常卵形或圆形,长6-10cm,宽4-8mm,先端短尖或钝,边缘有小齿,基部圆形,两面均秃净,淡绿色或紫褐色。圆锥花序顶生,由细的总状花序组成;花小,两性;萼管具棱,裂片4,三角形,宿存;花瓣4,红色;雄蕊8,花药紫红色;雌蕊1;子房下位,具比值棱,花柱4,柱头密生淡红色的毛,核果近球形,长约1mm,秃将而亮,有8棱。花期6-7月,果期9-10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山及沙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消瘀血。治大小便不通,疗赤痢,并治热淋,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及咳嗽哮喘。 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消肿。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