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基础信息

别名:莨菪子、莨菪实、牙痛子、小颠茄子、米罐子、熏牙子

性味:味苦;辛;性温;大毒

功能主治:解泾昌涌;安心定痫。主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风虫牙痛;跌打伤痛;喘嗽不止;泻痢脱肛;癫狂;惊痫;痈肿疮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莨菪、小天仙子的成熟种子。更多展开↓

原形态:一年生工二年生草本,高达1m。全株被粘改建的腺毛。根粗壮,肉质。一年生植株茎极短,茎基部具莲座状叶丛,叶长可达30cm,宽达10cm。二年生植析茎伸长分枝。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半抱茎;叶片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钝或渐尖,边缘呈羽状浅裂或深裂;向顶端的叶呈浅波状,两面除生粘性腺毛外,沿叶脉并被柔毛。花腋生,单一,径2-3cm;花萼筒状钟形,5浅裂,花后增大成坛状,有10条纵助,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钟状,5浅裂,黄色囊有紫堇色网纹;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近中部,稍长于花冠;花药纵绽裂形,深蓝紫色;子房2室,柱头头状,2浅裂。蒴果藏于宿存的萼内,长卵圆形,成熟时盖裂。种子小,近圆盘形,淡黄棕色,有多数网状凹穴。花期5月,果期6月。 形态与上种十分接近,主要区别:本种为一年生草本,植株较小。根细瘦而带木质。无莲座叶从,茎生叶不作羽状分裂或仅有极浅的波大辩论浅裂。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村边、山野、路旁、宅旁等处。 生于村边、田野、路旁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安徽、河南、四川、西藏等地。 分布于东北、河北。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经图经》。 1.《纲目》:莨菪、云实、防葵、赤商陆,皆能令人狂惑,昔人有未发其义者,盖此者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窍,蔽其神明,以乱其视听故耳。 2.《日华子本草》:莨菪子有毒,甘草、升麻、犀角并能解之。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 2.《别录》:疗癫狂风癎,颠倒拘挛。 3.《药性论》: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炒焦研细末,治下部脱肛。 4.《本草拾遗》:主痃癖,除邪逐风。 5.《日华子本草》:烧熏虫牙,洗阴汗。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