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胆

基础信息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明目退翳。主目赤肿痛;翳障;喉痹;热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胆囊。更多展开↓

原形态:青鱼,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顶部宽平。吻钝尖,口端位,呈弧形,下颌稍短。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齿面光涌。圆鳞,侧线完整,侧线鳞39-46。背鳍3,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3,8-9,无硬刺。胸鳍下侧位,不达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第2分支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深叉,上、下叶约等长。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各鳍均呈黑灰色。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属中下层淡水鱼类,栖息于江河港道,沿江湖泊及附属水体中,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也食虾和昆虫幼体。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华北比较稀少。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闇,亦涂热疮。 2.《本草纲目》:消目赤肿痛,吐喉痹痰涎。 3.《本草汇言》:胆汁干收,点一切目赤翳障。 4.《本经逢原》:水磨点喉痹、痔疮,与熊胆同功。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