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根

基础信息

别名:茄母、茄子根

性味:味甘;辛;性寒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清热止血。主风湿热痹;脚气;血痢;便血;痔血;血淋;妇女阴痒;皮肤瘙痒;冻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茄的根。更多展开↓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至亚灌木,高60-100cm。茎直立、粗壮,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南海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4.5cm;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8cm,宽5-11cm,先端钝尖,基部不相等,叶缘常波状浅裂,表面暗绿色,两面具星状柔毛。能孕花单生,不孕花蝎尾状与能孕花并出;花萼钟形,顶端5裂,裂片披针形,具星状柔毛;花冠紫蓝色,直径约3cm,裂片三角形,长约1cm;雄蕊5,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黄色,分离,先端孔裂;雌蕊1,子房2室,花柱圆球形,柱头小。浆果长椭圆形、于形或长柱形,溶紫色、淡绿色或黄白色,光滑,基部有宿存萼。花期6-8月,花后结实。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开宝本草》:主冻疮,可煮作汤渍之良。 2.《日用本草》:烧灰敷冻疮穿烂处。 3.《滇南本草》:行肝气,洗皮肤瘙痒之风、游走引风,祛妇人下阴湿痒、阴浊疮。根、叶,蒸热治瘫痪。 4.《本草纲目》: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NI,口蕈。 5.《医林纂要》:散热消肿,治风痹。 6.《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瘫痪,洗痔疮。 7.《天宝本草》:去下焦湿热,痰火,脚气。 8.《岭南采药录》:有收敛性。治赤白下痢。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