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

基础信息

别名:羊踯躅花、踯躅花、惊羊花、老虎花、石棠花、黄喇叭花、水兰花、老鸦花、豹狗花、黄蛇豹花、三钱三、一杯倒、一杯醉、黄牯牛花、石菊花、苗杜鹃花、闷头花、山茶花、黄花花、雷公花、黄花女、毛老虎

性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定痛;杀虫。主风湿痹痛;偏正头痛;跌扑肿痛;龋齿疼痛;皮肤顽癣;疥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花。更多展开↓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2m。老枝光滑,无毛,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及刚毛。花芽卵圆形,鳞片9-12片,阔卵形。单叶互生;叶柄短,长2-6mm;叶片纸质,常簇生于枝顶,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睫毛,两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花多数排列成短总状伞形花序,顶生,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萼小,5裂,半圆形,宿存,被稀疏细毛;花冠宽钟状,金黄色,先端5裂,裂片椭圆形至卵形,上面1片较大,有淡绿色斑点;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花药孔裂;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无毛长于雄蕊,柱头头状。蒴果长椭圆形,长达2.5cm,熟时深褐色,具细柔毛和疏刚毛,胞间开裂。种子多数,细小,灰棕色,扁卵形,边缘有薄膜翅。花期4-5月,果期6-8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石缝、灌丛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1.陶弘景:羊踯躅,近道诸山皆有之。花苗似鹿葱。羊误食其叶,踯躅而死,故以为名。不可近眼。 2.《蜀本草》:《图经》云,羊踯躅树生,高二尺,叶似桃叶,花黄似瓜花。三月、四月采花,日干。今所在有之。 3.《纲目》:羊踯躅,韩保升所说似桃叶者最的。其花五出,蕊瓣皆黄,气味皆恶。苏颂所谓深红色者,即山石榴,名红踯躅者,无毒,与此别类。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本经疏证》:羊踯躅,毒药也。然性能祛风寒湿,故可以治恶痹。痹者,风寒湿所成也。然非元气未虚、脾胃尚实之人不可用。凡用此等毒药,亦须杂以安胃和气血药同用。 2.《本草新编》:羊踯躅,必须外邪难于外越者,始可偶尔一用以出奇,断不可频用以炫异也。止可用至三分,重伤者断不可越出一钱之外耳。 3.《植物名实图考》:搜山虎即羊踯躅,古方多用,今汤头中无之。按罗思举《草药图》:搜山虎能治跌打损伤,(为)内伤要药,重者一钱半,轻者一钱,不可多用。霜后落叶,但存枯根。湖南之医以为发表入阳明经之药,是此药俗方中仍用之。 4.《本经》: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 5.《本草拾遗》:主一切风血。煮之,亦浸酒。 6.《本草蒙筌》:主风湿藏肌肉里,渐渐麻痹。 7.《本草新编》:主折伤。 8.《本草求原》:劫顽痰。 9.《科学的民间药草》:是麻醉药,能镇痉镇痛。治气喘。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