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荆子

基础信息

别名:小荆实、牡荆实、荆条果、黄荆子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化湿祛痰;止咳平喘;理气止痛。主咳嗽气喘;胃痛;泄泻;痢疾;疝气痛;脚气肿胀;白带;白浊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果实。更多展开↓

原形态:牡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1-5m。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棱形,绿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圆形。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稀为3,中间1枚最大;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通常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实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向阳的山坡路边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陶弘景。 《本草纲目》:牡荆,处处山野多有,樵采为薪,年久不樵者,其树大如碗也。其木心方;其枝对生;一枝五叶或七叶,叶如榆叶,长而尖,有锯齿;五月杪间开花成穗,红紫色,其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苏颂云叶似蓖麻者误矣。青、赤二种,青者为荆,嫩条皆可为莒囤。古昔贫妇以荆为钗,即此二木也。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牡荆实,其主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者;盖足阳明为十二经脉之长,厥阴为风木之位,外邪伤于二经,则寒热留连于筋骨,而胃气壅滞,苦温能通行散邪,则胃气利而寒热自除。咳逆亦邪气壅胃所致,邪散气下,则咳逆自止矣。 2.《名医别录》: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下气。 3.炒焦为末饮服,治心痛及妇人白带。 4.《国药提要》:治腓肠肌之痉挛及下肢之浮肿。 5.《广西中药志》:治哮。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