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膏菜

基础信息

别名:石龙芽草、山胡椒、胡椒草、夏无踪、白花叶、黄金丝、滴水不干、山地皮、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露珠草、无风自动草、地下明珠

性味:甘;辛;平;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解毒。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胃痛;感冒;咽喉肿痛;痢疾;疟疾;小儿疳积;目翳;瘰疬;湿疹;疥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或光萼茅膏菜的全草。更多展开↓

原形态:1.茅膏菜多年生草本。直立或有时呈攀援状,高9-32cm,有紫红色汁液。鳞茎状球茎紫色,直径约6mm。基生叶密集成近一轮或最上几片着生于节间伸长的茎上;退化基生叶线状钻形,长约2mm;不退化基生叶圆形或扁圆形,花时枯凋;茎生叶互生,盾状,半月形或半圆形,长2-3mm,边缘或叶上面有多数头状腺毛,分泌粘液,形成露珠状。螺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和茎顶;苞片楔形或倒披针形,具花3-22朵;花等5-7,背面疏或密被长腺毛,边缘具长腺毛;花瓣5,楔形,白色、淡红色或红色,长于萼片并具有色纵纹;雄蕊5,长约5mm;雌蕊单一,子房上位,l室,花枝3-5。葫果长2-4mm,2-4室背开裂。种子细小,椭圆形,种皮脉纹加厚成蜂房格状。花、果期6-9月。 2.光萼茅膏菜本变种与前变种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萼背无毛,稀基部具短腺毛;花白色,花柱2-4,稀5;果片2-4,稀5。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200-3650m的山坡潮湿地的松林下、草丛中或溪沟边。 2.生于山坡、溪边草丛、灌丛和疏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2.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茅膏菜,草高一尺,生茅中。叶有毛,如油腻粘人手。子作角,中有小子。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茅膏莱,有毒部位:叶。中毒症状:叶的水液触及皮肤,引起皮肤烧痛和发炎;家畜误食,引起氢氰酸中毒的症状。解救方法:皮肤接触中毒,用水或鞣酸液洗涤,后敷硼酸软膏;误食可照氢氰酸中毒解救方法对症治疗。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 2.《分类草药性》:下气。治跌打损伤。 3.《江苏药材志》:止血、镇痛。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