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草

基础信息

别名:金盏花、醒酒花、金盏儿花、长春花、长春菊、金仙花、长春草

性味:味酸;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主肠风下血;痔疮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金盏花的全草或花。更多展开↓

原形态:小金盏花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约40cm。全株散生柔毛。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单叶互生;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直径约2cm,顶生,有梗;总苞片绿色,线形,边缘膜南;边缘舌状花,雌性,硫黄色,舌片先端有3齿;中内管关花,两性,先端5裂;花托片。瘦果,背部具软刺,最外列数个有嘴状直生,内列数个内黄如环状,无冠毛。花期夏季。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我国各地庭园多有栽培。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1.《救荒本草》:金盏儿花,人家园圃多种。苗高四、五寸,叶似初生莴苣叶,比莴苣叶狭窄而厚,抪茎生叶。茎端开金黄色盏子样花。其叶味酸。 2.《本草纲目》:金盏草,夏月结实,在萼内,宛如尺蠖虫数枚蟠屈之状。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现代实用中药》:利尿,发汗,兴奋,缓下,通经。又治肠痔下血不止。 2.《广西药植名录》:降血压。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