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

基础信息

别名: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庵(艹闾)、过山龙、石良姜、爬岩姜、石岩姜、碎补、树蜈蚣、地蜈蚣、黄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姜、石巴掌、毛姜、申姜、岩姜

性味:苦;性温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槲蕨科植物槲蕨、秦岭槲蕨及光叶槲蕨、崖姜蕨的根茎。更多展开↓

原形态:1.植株高25-40cm。根状茎横生,粗状肉质,密被钻状披针表鳞片,有绿毛。叶二型;槲叶状的营养叶灰棕色,卵形,无柄,干膜质,长5-7cm,宽约3.5cm,基部心形,背面有疏短毛,边缘有粗浅裂;孢子叶高大,纸质,绿色,无毛,长椭圆形,宽14-18cm,向基部变狭而成波状,下延成有翅膀的短柄,中部以上深羽裂;裂片7-13对,略斜上,长7-10cm,宽2-3cm,短尖头,边缘有不明显的疏钝齿;网状脉,两面均明显。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内藏小脉的交叉点上。沿中脉两侧各排成2-3行;无囊群盖。 2.植株高20-50cm。根状茎横生,肉质,粗约1cm,密被红棕色、披针形鳞片。叶二型;沿叶轴和叶脉有疏短毛,营养叶稀少,长圆状披针形,深羽裂;孢子叶具有狭翅的柄,基部有关节;叶片阔披针形,长20-40cm,中部宽5-10cm,深羽裂几达叶轴,两面沿叶脉和叶轴被白色短毛;裂片20-30对;宽5-15mm,钝尖头,边缘具缺刻状据齿;叶脉明显。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内藏小脉的交叉点上。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无囊群盖。 3.植株高达60cm.根状茎肉质,横生,被不透明棕褐色的披针形鳞片。叶二型,无毛;营养叶阔卵形,长8-15cm,宽5-10cm,浅羽裂至深羽裂;孢子叶叶柄长8-20cm,基部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叶片长25-45cm,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宽20-30cm,羽状深裂达叶轴;裂片披针形,互生,两面光滑,边缘略加厚,有疏浅缺刻;网状叶脉明显。无孢子囊群盖。 4.植株高80-140cm。根状茎粗状,密被棕色长线形鳞片。叶一型,簇生成圆形中空的高丛;叶片长80-140cm,先端渐尖,中部以下渐狭,但近基部又渐变宽而呈心形,中部以上深羽裂,向下渐裂成状,两面光滑无毛,全缘;叶脉网状,两面明显,网眼内有单一或分叉的小脉。孢子囊群着生于小脉交叉处,每对侧脉之间有1行,圆形或通常澡第三回小脉延长,成熟时呈断线形。孢子椭圆形,孢壁具小刺或小瘤块状纹,无囊群盖。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附生于海拔200-1800m的林中岩石或树干上。 2.附生于海拔900-2800m的林缘石上或山谷岩石间。 3.附生于海拔500-24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4.附生于海拔1000-19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3.分布于西南及广西。 4.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纲目拾遗》:骨碎补,本名猴姜,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江西人呼为胡姜,象形也。岭南虔、吉州亦有之。叶似石韦,而一根,余叶生于木。 2.《日华子本草》:猴姜,是树上寄生草,苗似姜,细长。 3.《开宝本草》:骨碎补,生江南。根着树石上,有毛,叶如庵闾。 4.《本草图经》:骨碎补,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亦有之。根生大木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2.《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3.《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4.《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 5.《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遣精,脱肛。 6.《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7.《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8.《纲目》:骨碎补,能入骨治牙,及久泄痢。昔有魏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予用此药未,入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雷公炮炙论》用此方治耳呜,耳亦肾之窍也。按戴原礼《症治要诀》云,痢后下虚,不善调养,或远行,或房劳,或外感,致两足痿软,或痛或痹,遂成痢风,宜用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仍以骨碎补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之,外用杜牛膝、杉木节、萆XIE、白芷、南星煎汤频频熏洗,此亦从肾虚骨痿而治也。 9.《本草求真》:骨碎补,虽与补骨脂相似,然总不如补骨脂性专固肾通心,而无逐瘀破血之治也。 10.《本经续疏》:骨碎补(《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言能不使瘀结者留滞,不使流动者妄行,而补苴伤折,如未尝伤折也。 11.张寿颐:骨碎补,甄权谓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上热下冷。盖温养下元,能引升浮之热,藏于下焦窟宅,是以可治上热下冷。李濒湖谓研未同猪肾煨食,可治耳鸣,及肾虚久泄、牙痛,皆是此意,非可通治胃家实火之齿痛。阆仙朱先生,尝用以治寒痰凝滞,牙关不利,颊车隐痛之骨槽症,甚有捷验。又凡阴虚于下,而肝胆浮阳挟痰上凝之齿痛,牙槽不利,及阴寒逼阳上浮之喉痛喉癣诸症,用此亦颇有效,皆即濒湖用治牙痛之意,而阳邪实盛者,类皆不可妄试。昔人每谓此药入肾治骨,并能治骨伤碎,因得此名者,皆当识得此意,非阴虚有热之骨痛骨痿,果可以一概主治也。戴元礼《症治要诀》谓痢后下虚,不善调养,遂成痢风,则以肾之虚寒而言,此药温肾,能起骨萎宜矣。惟痢后风之脚软膝肿,亦有阴虚生内热者,则宜魏玉璜之一贯煎,戴氏此法,非可概投。更多展开↓

骨碎补语音

  • 骨碎补主要配什么药

    骨碎补它是一种中药,味苦、性温,具有补益肝肾、活血止痛、强筋健骨的功效。骨碎补这 孔宇 01:25 主任医师 2021-06-07
  • 药物性肝病可以吃骨碎补总黄

    药物性肝病是否可以吃骨碎补总黄酮是因人而异的,主要跟病情轻重有关系。骨碎补总黄酮 谷阔 01:15 副主任医师 2021-05-24
  • 骨碎补的作用与功效

    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肝经和肾经。主要的功效和作用是续伤、止痛、补肾、强骨。 临床 刘小溪 01:11 副主任医师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