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

基础信息

别名:虫花、冠蝉、蝘花

性味: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透疹;熄风止痉;明目退翳。主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单板机疹初期;疹出不畅;小儿惊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夜啼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蝉棒束孢菌的孢梗束、大蝉草的子座及共所寄生的虫体。更多展开↓

原形态:1.蝉棒束孢菌孢梗束丛生,由寄主的前端生出,新鲜时白色,高1.5-6cm;柄分枝或不分枝,直径0.1-0.2cm,基部有时联接,顶部分枝并布有一层粉末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方卵形,两端稍尖,(6-9)μm×(2-2.5)μm,常含有2个油球,透明无色。 2.大蝉草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3cm,径1-1.4cm,形似蝉蜕。虫体头部具1-2枚棒状子座,长条形或卷曲,分枝或不分枝,长3-7cm,径3-4mm,黑褐色,顶端稍膨大,表面有多数细小点状突起。更多展开↓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蝉幼虫上。 2.生于蝉幼虫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2.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地。更多展开↓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1.《本草图经》:今蜀中有一种蝉,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西人有GUI至都下者,医工云,入药最奇。 2.《证类本草》:蝉花,所在皆有,七月采。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土上。

摘录:《中华本草》更多展开↓

各家论述:1.《证类本草》:主小儿天吊,惊痫,夜啼,心悸。 2.《纲目》:功同蝉蜕。又止疟。更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