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文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普通内科 去问诊

微信扫码问诊

双氯芬酸钠吃了出大汗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3.11.05 10:53

双氯芬酸钠吃了出大汗通常是退热导致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属于使用药物后的正常生理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双氯芬酸钠属于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功效,对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具有缓解功效,并且可以起到退热的功效。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在使用双氯芬酸钠后,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促进汗液排出,使体温逐渐下降,此时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症状,属于使用药物后的正常现象,通常可用毛巾擦汗液,避免受凉,同时可以多喝水,为身体补充水分。

需要注意,对双氯芬酸钠过敏的患者、肝功能衰竭患者等人群禁止服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如果使用药物后,身体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身体受凉。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且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可以适当开窗加强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