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胡大一 主任医师 权威医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如何预防 心肌梗死预防: 第一,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强调不要吸烟,包括二手烟。 第二,要坚持每天有氧运动,还有健康饮食;最后心... 2020-07-17

心衰怎么办 心衰:第一,要认真吃药,合理用药,所以要有医生的指导,因为每个人可以耐受的剂量不一样。第二,心衰患者在家要学会称体重,一... 2020-07-17

心梗的早期症状 心梗的早期症状主要是胸骨后或者胸骨靠左心前区的持续疼痛。但有的患者会表现在咽喉部,它和心绞痛最大差别,是既可以发生在运动... 2020-07-17

为什么会得房颤 房颤可能是甲状腺机能亢进导致的;另外心脏瓣膜病引起的;还有一些叫孤立性房颤,没有明确原因,但孤立房颤也有一些容易导致房颤... 2020-07-17

房颤严重吗 房颤属于相对良性的病,但不等于没有风险。 房颤的风险主要是卒中,但是房颤卒中的风险是可防可控的,看本身房颤的患者有没有高... 2020-07-17

房颤能治好吗 房颤总体不能根治。 所以要学会用药物把它控制好。有的患者需要保持少发作,有的患者变成慢性房颤,只要心率不快就是达到了治疗... 2020-07-17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心房出现了一个极为快速而且完全不规则的心房跳动,而且还快,完全不规则,是极快、极不规则的心率。 中医很可以通过号脉... 2020-07-17

心律失常的危害 心律失常的危害最危险的是室性心律失常,特别发生在心脏有病,比如心肌病和心肌梗死的时候,出现持续性的室性心动过速,有风险。... 2020-07-17

冠心病有什么危害 冠心病的危害主要有四类:1.引起心绞痛,从而限制个人的运动量,甚至引起胸骨后咽部和心前区不舒服。2.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其... 2020-07-17

冠心病需要做支架吗 冠心病是否需要做支架,要根据患者冠心病的实际类型。 如果得了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是挽救心肌、挽救生命的最优选办法;但一些稳... 2020-07-17

医生介绍 从业经历: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和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及预防、康复,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心血管疾病预防、康复及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组织、承担并先后完成国内外临床试验、科研课题数十项。 主编主译专著45部,美国出版3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50余篇,参与编著国家教委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的医学本科生、研究生统编教材。 主持召开大型国际会议20余次,中小型会议百余次,培养硕士88名,博士72名,博士后30名。部分毕业学生在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心内外科及其相关学科担任着院长、科主任、学术团体负责人等重要职务。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推动我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和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推动全民健康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任世界心脏联盟理事长、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国际理事、ACC心力衰竭与心脏移植委员会理事、国际心血管药物治疗学会董事、中国心脏联盟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介入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脏病学系主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健康协会常务副会长,美国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欧洲心脏病学学会专科会员,担任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Europe heart Journal、Nature Cardiovascular Medicine、《JACC中文版》、BMJ《Heart Asia》、《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医学与哲学》、《中国医刊》等多种专业杂志总编、主编、国际编委或编委等职。   在我国率先成功开展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术,并向全国160多家医院以及印度、越南、日本等国推广普及此项技术,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PTCA,积极推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心脏外科发展,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动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获多项国家级、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国人长Q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获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叁等奖。获2001年“吴阶平、扬森”奖医学一等奖,2000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1998年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奖、2005年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贡献奖”、2006年 获“中国医师奖”。2008年获“健康奥运 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优秀工作者。医学科普图书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荣获第四届两岸四地“2010年度‘华人烟害防制贡献奖’,获“中华医学会优秀医学科普工作者”,所著《国人健康手机号》被评为“中华医学会优秀医学科普作品”。更多展开↓

擅长:

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药物及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诊断与射频消融,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及预防、康复。